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王克明:上山下乡是回到古代反对未来

日期:2019年01月09日 16:16 来源:网络 作者:王克明

 

1974年冬在陕北。左起:田丰、王士伟、王健、王克明

史铁生去世8年以来,没有再跟他一起回味过插队和陕北。今年是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也是我们去陕北插队五十周年,这时候纪念铁生,很想再跟他一块儿聊聊插队,说说上山下乡。这是他生前喜欢的话题,他去世前四天还在跟庞沄、陈冲他们聊的话题。

铁生在《插队的故事》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满怀豪情壮志去插队的人毕竟是少数。将来如果有人研究插队的兴亡史,不要因为感情而忘记事实。那时候,工宣队为了让大家都去,就把该去的地方都宣传得像二等天堂,谁也不愿意敬酒不吃吃罚酒,也就都报名,也就对工宣队的话相信一半,心想敢于百分之百说瞎话的人还没有出世。

“其实呢?出世已久。结果到了插队的地方一看,就都傻眼。譬如清平湾,简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那不是在上一个世纪,或上几个世纪。种地全靠牛、犁、镢头,收割用镰刀,脱粒用连枷‘呱哒呱哒’地打,磨面靠毛驴拉动石磨‘嗡嗡’地转,每一情景都在出土文物中有一幅相同的图画。”

过去常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话描述上山下乡,这个“广阔天地”是什么样的“天地”呢?“大有作为”是怎样的“作为”呢?

只要想起插队时候的陕北,和铁生一样,我就有古代的感觉,几个世纪以前的,或十几个世纪以前的。我观察陕北方言,里面说着很多古代的词汇。我观察陕北民歌,里面唱着很多古代的传承。石碾石磨等等古代食物加工技术,决定了陕北的古代生活方式。从生产力角度看呢,我们插队年代,中国农村处在勉强自给自足的水平,很多地方食物不足,生产工具古旧,生产技术古老,靠天吃饭,旱涝成灾,交换初级,保有传统经济形态的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是传承了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秩序。

知青去陕北插队时,耕地的方式和当地出土汉画像石上的一样,耱地使用树枝编成的“耱”,人站在上面让牛拉,那实际上是南北朝时候就用的耢。知青生活的是古代的乡村,从事的是汉朝的劳作。

但不一样的是,几千年来的个体农民被集体化了,村庄改叫了“生产队”。看上去,只有这种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不是古代的事物了。但是,现在普遍认为那是剥夺农民生产资料、人身自由和自主权利的农奴制,建立在事实上的这种看法,反映了对它古代性质的认知。可是,古代东西方的农奴制,没有否定土地私有的集体化制度。集体化制度是构建共产主义集权统治的产物,这是现代的事物,不是古代的。那么是不是说,我们插队的生产队就是一种现代制度啦?也不是。


1972年在延安余家沟。左起:王保树、王世伟、王克明

马克思曾提出,在消灭资本主义后,共同体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他说“重新建立”。恩格斯解释说:“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包括产品即消费品”。《共产主义原理》那本书说私有制废除后,“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这跟“个人所有制”是同样的方案。而马克思说“重新建立”,肯定是建立人类以前实践过的制度。

人类什么时候实践过马克思说的分配制度呢?古希腊时代。古希腊外邦人实行过这么一种财产共有制度。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他《政治学》书里叙述这种制度,说是“土地为公共所有,而且共同耕作,产品则分配给个人以供他们各自享用。”我们插队时候不就这样儿吗?对比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和《共产主义原理》,可以知道,他们说的先进的“个人所有制”,其实就是古希腊的那种财产共有制,也就是我们的生产队集体所有制,都一样。

我们插队时候的生产队,实行的正是亚里士多德介绍过的古希腊那种制度,古人实践过的共有共享制,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大家协作劳动、消费品个人所有。那种所有制产生于人类文明较早时期,私有财产分立初期,是进入农业文明后,以前原始部落各尽所能按需分吃制度的一种延续方式。

当代集权主义重新建立的这种所有制形式,时间上看是重建于现代,本质却是回到上古。所以,“文革”中知青从城市被送到农村,让你投身其中的,应该说跟农奴制还不一样,而是农奴制产生之前的一种更古代的体制,是远在中国秦朝之前、两千多年前的一种食物平等制度。

早期的那种平等分配制度消失两千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却主张实行它,目的是以物质分配的平等,消灭自生自发而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哈耶克批评马克思说,这是“把一种强制性的平均主义方案强加给所有的人”,他说平均主义是“最具破坏性的因素”。知青插队的时候,中国农村就是在强制实行这么一种平均主义方案,它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农民不喜欢它。知识青年插队看到的农民,是不热爱集体而盼望单干的农民。

铁生在《插队的故事》里讲了一件曾普遍发生的事情,说清平湾的知青支持改变农村分配制度,把生产队核算分配改为大队核算分配。那时候的人都认为,只要往共产主义方向改变生产关系,生产就会发展。分配单位越大、人越多,就离共产主义越近。以后还全公社核算分配,再以后全县核算分配,差不多就全民所有制了。等到全国核算分配,就是一国实现共产主义了。其实这世界上,只有波尔布特在他统治的柬埔寨实现了这种所谓的“共产主义”,弄得白骨累累。

史铁生写道:要搞大队核算,农民反对,知青就想发动群众,去问老贫农怀月儿爷爷:“您说,大队分红好,还是小队分红好?”老汉说“小队分红好。”哎?贫下中农怎么不说越大越好呢?知青又试问:“小队分红好呢?还是单干好?”老汉说:“球——,谁解不下这事?还不是不敢言传?众人心里明格楚楚儿介。小队分红好,可还是不顶单干。”

老贫农说单干最好。就是说,贫苦农民认为财产私有最好,私有了,农民的贫苦生活才有可能改善。但是我们不是依据经验安排生活,而是依据原则构建制度。马克思主义要消灭私有制,这是原则,那么贫苦农民渴望单干的心思,就必须被消灭掉。原则是说我给你一个好的社会,而单干是你想要一个好的生活,那不行。

1982年余家沟的耕地

于是那时候农村开展各种政治运动,阶级斗争,割资本主义尾巴,农业学大寨,反家庭副业,批工分挂帅,诸如此类。最过分的是批判工分挂帅。集体化收了人家农民的土地财产后,用工分记录农民的劳动量。农民不能自由种自己吃了,获取食物的惟一依据就是工分,这成了农民的第一关注。学大寨却要批判工分挂帅,强迫他们热爱集体。

反对农民关注工分,就是反对农民关注食物,反对农民关注自己的基本生存需要,反对那种心思。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古代即使不给奴隶吃喝,也不管他们关注吃喝的心思。可上山下乡年代,就有过这种事儿。

反对家庭副业更是那时候常态。铁生《插队的故事》写,一年遭了灾,家家都没粮了。自然经济抵御不了自然灾害,于是清平湾的农民栓儿带着铁匠家具出门一冬天,去搞副业挣口吃的挣点儿钱,结果,“回来时一根粗绳等着他,五花大绑被请到县大狱去。”这种情节不是铁生虚构的,是那时候的农民生活真实。

他们这么弄,目的是什么呢?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那时候,不光是农村要防止,全国都防止。造成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目的,也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为此而“培养千百万接班人”。但资本主义在哪儿?那时的中国农民,为个体利益所做的本能努力,根本没摆脱自然经济的桎梏,也突破不了集权主义的牢笼,连资本主义的萌芽都没出现。

“割资本主义尾巴”,是把远在未来的资本主义描述为已经过去、只剩“尾巴”的事物,以便使用“复辟”来定性它未来的出现。防止复辟,是防止远未到来的资本主义复辟,防止不曾出现的事物复辟,防止未来复辟,这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事情。千百万知青上山下乡,就是被送进了这么一个没有逻辑的过程。

知青被送到了古代耕作的自然经济中,古希腊和毛泽东实践的平等分配制度中,然后被要求参加阶级斗争和农业学大寨,还在日常劳动中磨练自己的一颗红心,从身到心,都被用于防止未来复辟。所以我说,上山下乡运动是把知识青年投入古代,从事反对未来的事业。就是说,让知青投身古代,反对未来。

反对未来需要有接班人,以后好接着反对,上山下乡的“再教育”就是培养接班人的意思。1942年就产生了这种与工农相结合的培养手段。不过,通过上山下乡定向培养年轻人的想法,不是1942年或1968年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古希腊柏拉图在他《理想国》书里,把这意思说的很清楚。不念原话了,意思是:让青少年到乡村去,接受统治者指定的教育,很是必须,各地乡村必须接管他们。

两千多年后毛泽东说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两千多年的时间距离,没有拉开理念的距离,方法都是让年轻人上山下乡去接受指定教育,目的都是使年轻人按照统治者设定的方向成长。这种方法的提出也是在上古时代,中国秦朝之前。这里并不是说发动上山下乡是继承了欧洲古代的理性主义传统,但做法很像是柏拉图理念的实践。

大家知道,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人是越来越明白自由的价值了,越来越明白自由是怎么回事了。但跟这种演化交织在一起,总有一种与自由冲突的理性,老想用在白纸上画画儿的方法,整体改造社会,根本改造人,建构新世界。说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铁生说,研究知青插队“不要因为感情而忘记事实”,这话实在中肯。我们对插队村庄和乡亲都有感情,说着说着就泪如泉涌。这种真实真诚真挚的感情,使我们不会忘恩负义,不会忘记善待帮助过我们的乡亲,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山间朋友。但同时,感情也会使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为上山下乡是我们的青春责任,是我们的青春奉献。

其实,知青不过是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干了几年古代的农活儿,构不成共和国的脊梁。插队时,发达世界已经现代化农业了,知青不知道外面的事儿,以为大干苦干、艰苦流汗、阶级斗争和学大寨,就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际上改变不了。因为,改变一定是一个走向未来的过程,但知青被投身古代,反对未来,这就和改变的愿望对立了冲突了,所以改变不了。

帮着人家反对市场经济,弄得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这根本上是在帮着人给国家建设拆台,怎么会是国家脊梁?直到放松搞活以后,单干以后,农民生活才彻底改善。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国家经济才发展起来。

插队时候我们要是反对集体生产,支持贫苦农民单干,帮着乡亲早早富裕起来,进入市场经济,那我们的青春就属于反对古代了,就是奉献未来了。如果是那样,我们才真正能被称为共和国的脊梁。(完)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top/GuanDian/2019-01/62572.html,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上山下乡 
评论: 王克明:上山下乡是回到古代反对未来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2550) 热点(2000) 新闻(2818) 国际(1593) 娱乐(2422)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155) 音乐(2066) 民生(971) 行业(58) 财经(315) 股票(13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393) 男士(75) 美容(42) 时尚(27)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4) 健康(237) 养生(99) 医学(76) 母婴(110) 亲子(56) 旅游(120) 购物(10) 美食(55) 创业(79) 社会(4271) 观点(563) 房产(96) 汽车(7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47) 科技(218) 展会(4) 数码(96) 足球(185) 体育(257) 教育(510) 高校(629) 法制(947) 军事(284) 游戏(174) 美女(5518) 欧美(26) 运营(18) 网络(221) 读书(284) 励志(169) 灵异(52) 奇闻(155) 趣闻(147) 历史(127) 人物(83) 星相(383) 艺术(44) 两性(74) 情感(148) 文学(288) 武林(217) 道教(57) 佛教(141) 广州(97)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