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 > 阅读

又是鹊桥飞架时——天河区珠村乞巧节



 天上有一个银河,人间有一个天河;银河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天河里也有不少动人的故事。


  乞巧节,是非常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妇女节,广州的乞巧节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农历七月初七,古时除了称七夕节、乞巧节以外,还有许多名称,如七巧节,女儿节、少女节、女节、洗头节、妇女节等等,广州人则称为“七姐诞”。“七姐诞”在古时候都有“摆七娘”的活动,前往参观的人便是“睇七娘”了,是旧时过“七夕”的一种风俗,是姑娘们将各种奇巧的手工艺品摆在八仙桌上,显示自己心灵手巧的一种活动。


  羊城重七夕,世人所共知,广州人旧时过乞巧节是十分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至于乞巧节由什么时候开始,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五代之前已有此风俗。清邓尔雅有云:“纸醉金迷斗巧工,民间俗尚仿深宫。改将七夕从初六,南国犹存五代风”, 也就是说广州的七夕是由初六至初八都是乞巧佳期。这个风俗源于“牛郎织女得喜鹊搭桥相助而相会于天河”这一美丽的民间传说。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由于织女排行第七,故名“七姐”,又因为她善织,心灵手巧,人间女子就拜祭她以祈求智慧与灵巧。七夕在明清时,是广州姑娘最高兴的日子,为显示一双巧手,七夕前三四个月,姑娘们就组成“七娘会”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等日常生活中的精细原料制作各种微型的花果、人物、器物、宫室等工艺品,几乎可以乱真。还用谷、绿豆浸出“青秧灯”、“拜仙菜”,于初六晚便摆在堂前的八仙桌上拜仙,祈求幸福,这就是“摆七娘”了,“摆七娘”里面的故事人物一套套,大多都是以妇女们值得骄傲的历代女中豪杰、烈女为主题,如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范梨花大战薛丁山,钟无艳大破棋盘阵,白蛇娘娘与许仙等等,歌颂美好的向往,歌颂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歌颂女儿也是半边天。由于在封建社会的年代,女子们地位十分低下,守妇道,守礼节,三从四德非常严谨,什么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盲婚哑嫁盛行,姑娘们为了嫁到一个如意郎君确实很难,所以也多了很多自梳女。妇女们只有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就可以展示自己,因为昔日的大姑娘、小媳妇,乞巧礼拜之时,及其所有陈设之物是不设防的,也让那些“大男人睇个够”,哪家“睇七娘”的人越多,哪家的姑娘就越体面,更体现的就是人靓手工美,有钟情者便托媒人去说亲。所以在解放前姑娘对所做的乞巧工艺是很讲究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推销自己,所谓“物似主人形”,对于当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以男耕女织为幸福生活的年代,而且广州又是广绣和编织之乡,有一双巧手多么重要。所以到深夜拜祭仪式或结束后,姑娘们就登上了绣楼,向着眉月用丝线穿针孔,名曰“乞巧”,取金针度人之意,穿过者谓之“得巧”,穿不过者即是“失巧”了,另外,在摆好供品,点烛燃香,向空望月叩礼曰“迎仙”。自三更至五更,凡礼拜七次,因仙女凡七也,曰“拜仙”,至于新嫁者预于会即谓之“谢仙”,清东莞郑意舫《羊城竹枝词》有云:“瓜果筵前万绪纷,针楼香好女儿焚。侬家不乞寻常巧,但乞鸳鸯老不分。”又有清梁洛书《七夕竹枝词》云:“几案铺排百物罗,两旁环坐女娇娥。登徒逐队寻芳至,看物人稀看人多”,前广州市市长朱光用《忆江南》写了很多首广州好,其中一首广州好是:“广州好,乞巧乞姻缘,巧艺年年祈夙愿,钟情红粉总堪怜,今日得团圆。”一语道破天机。


  广州的乞巧节由五代至民国期间极盛,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基本全部停止,抗战胜利后又一度恢复。解放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某种历史原因和姑娘们大多都要参加社会生产,加上已实行自由婚姻的政策,姑娘们无暇顾及“摆七娘”的事了,这一活动基本绝迹。


  20年前,老作家吴有恒游江门有诗曰:“渐渐繁华渐种花,江门街上千万家”,如果没有经过不准种花的荒唐岁月, 很难理解“渐繁华”与“渐种花”何以会有关系,现在不但到处种花,连一些曾被错误当作“四旧”打掉的良风美俗,有助于增强民俗凝聚力的良风美俗,有助于弘扬珍贵的岭南民间艺术的活动,也渐添新意,再现了民间,如诗一般美的展现。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2001年,为了不让这一工艺在广州失传,民间一班热心人又捣鼓起来了,在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官至民国海军局代理局长兼虎门要塞司令的潘文治将军的故乡被誉为“中国海军之家”的天河区珠村,在广州市民间民艺家协会的支持下,十多位老太太带领一群女孩,自筹资金,做了四五十件微型的工艺品,摆在“以良潘公祠”展览,引起极大的轰动,各大传媒争相报道,带动了珠三角一带村落的民间艺术的发展。同时发掘出民间七巧艺人李光华师傅。去年,珠村村民立意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又组织了两台大型的“摆七娘”工艺活动,并被广州近代史博物馆首次采用录像形式制作资料收藏,同时又与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荔湾区文管所合作,把珠村的“七娘”摆到了广州闹市中心“仁威庙”展览。一石激起千层浪,西关小姐展芳华的活动也用了“七巧”作题材。今年珠村据悉已准备摆三台“大七娘”,不过今日的乞巧节已非当日的乞姻缘了,而是民间工艺的大比赛,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乐也融融,只要参观者说上几句赞美的话儿,制作者心里并甜滋滋的,热情溢于言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国诞生不久,珠村有一群未婚男子,见女子“摆七娘”摆得高兴,也自创了一次“摆牛郎”的活动呢!

 
 总之,从珠村“摆七娘”这个活动,揭示了一个历史的事实:只有国泰民安,古老的民间艺术才能得到复活,老百姓富裕了,民俗活动才能延续不绝,传统文化才能得到保护与弘扬。伯子在《羊城晚报》上呼吁“广州的五月龙舟节早成为旅游热点,而七月乞巧节风情,也应该是旅游新亮点,不知有没有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呢?”

本站备用网址 www.366.mom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