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阅读

四川商人杜志强曾两次和李光耀同桌 受邀参加国葬(图)

1988年9月,李光耀携夫人访问成都,来到以竹子闻名的望江楼公园,被这里的一千多种竹子深深吸引。这是四川日报老摄影记者唐正益拍摄的李光耀在成都望江楼公园参观的照片。

 

天府会有个小展馆,里面都是跟领导的合影。(记者李媛莉摄)

 

3月19日,唐正益向记者展示当年报纸刊登的他为李光耀在望江楼公园拍摄的照片。

新加坡天府会会长杜志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与李光耀的交往机缘

如果有一天,你再也不能适应,再也无法改变,那就是你枯萎、凋谢的开始。假如有一天,我无法再学习新事物,并与世界脱节,我将变成废人”。——李光耀谈理想

李光耀的“西部预言”

●2001年,在对媒体谈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时,李光耀说,“沿海城市居民及内地居民在收入和生活素质上的差距可能带来问题,除非中国开发西部的政策取得成功。”

●2006年,被问及“中国的问题是什么”时,李光耀说,“是如何使欠发达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得到发展。”

●“西部需要发展交通以及留住人才”,这句话已经成为李光耀的名言。2006年时,李光耀说,“中国正以特殊条件引入投资者生产适应内陆市场的产品,因为这些地区距海岸线很远。中国还在修建基础设施,使交通畅通,西达哈萨克斯坦、南抵泰国和缅甸、西北至俄罗斯。我相信这些地区建立的大多数工厂能为国内市场服务,或许还能服务于周围的邻国。”

●2013年,在其新书《李光耀观生死》中,他提到,西部地区未释放的劳动人口潜力可以让中国保持7-9的增长率15到20年。更早以前,他曾表示,“我坚信,中国西部省份最终也会像临海或者临江临河省份那样发达繁荣。”

●2014年11月,在回答媒体“最想和习近平讨论哪些议题”时,李光耀说,我们现在正在讨论两国之间的第三个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就是配合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配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同时跟互联互通和现代物流相关,在西部选择一个城市,合作做一个双边项目。

川商印象

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斌新加坡报道

3月23日16时50分,新加坡天府会会长杜志强给华西都市报记者发来微信说,“刚刚电话受邀参加李光耀的国葬活动。”这句话的后面跟了三个“大哭”的表情。紧接着,他又发来微信说,“我本来28号飞成都,国葬活动在29号,我就改到30号回成都了。”

祖籍在四川的杜志强已经在新加坡待了24年,他建立的天府会成为在新加坡的四川人的精神纽带。不为人知的是,过去的24年中,他曾两次受邀和李光耀同桌就餐,10多次参加有李光耀参加的活动,这种待遇在新加坡的各种社团组织中并不常出现。杜志强分析,有此待遇,“不是因为我厉害,而是从中可以看出李光耀对新移民的重视。”

赴新打拼成立天府会吸纳川商

三天前的3月20日,在新加坡天府会办公室,杜志强和华西都市报记者认真聊起了同李光耀的交往机缘。

杜志强语速缓慢,每说一句话都带着肯定的语气。他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到四川访问,“我当时是政府工作人员,在锦江宾馆参与了接待”。当时李光耀带了不少政商人士来四川寻找机遇,在贸易开放和经济合作上和四川有了接触。

杜志强还能够想起,李光耀在四川待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走了,“当时在外围接待,没见到本人,算是一个遗憾。”之后,李光耀本人没再到过四川,而他的儿子李显龙总理前年访问中国时,第一站到的就是成都。

对新加坡颇为了解的杜志强说,新加坡在中国的领事馆不多,西部的领事馆就设在成都,“从此能够看出新加坡领导人对成都的重视”。

1991年,杜志强来到新加坡打拼,当时李光耀已经卸任总理,留任内阁资政。很长一段时间,杜志强只能在报纸、电视或会场上看到李光耀。经商多年的他感到有必要为四川人提供一个港湾,就在1999年成立了天府会,吸纳了不少四川商人。个人生意和社团发展渐渐都风生水起。

李式演讲马来语华文英文全上

直到2007年末,由李光耀倡议的“通商中国”组织成立时,杜志强和李光耀有了首次同桌就餐机会。

杜志强说,他当时是李光耀高端讲座的首批受邀者,并参与了此后的内部对话讲座。讲座后的宴席一共有8桌,“我很荣幸受邀和李光耀坐在同一桌,他的一旁是中国大使,一旁是自己的爱将,其他多是新加坡的部长。”谈及此,杜志强语速飞快,话语铿锵。

杜志强回忆,宴会开席前,李光耀在距餐桌不远的台上做了演讲,讲的主要是新中两国的关系及新加坡要做的事情。类似的内容杜志强在不同场合就听到三四次。李光耀的演讲有个特点,先讲半小时左右的马来语,再讲四十分钟至一小时左右的华语,然后再讲英语。杜志强发现李光耀的华文很好,他曾好奇地问一起参加活动的马来西亚官员,“李的马来语如何?”对方回复他,李光耀的马来语讲得比不少马来西亚人都好。

让杜志强没有想到的是,2011年,新加坡宗乡总会成立25年的千人宴上,他再次和李光耀同桌就餐。“我到了现场才知道,我被邀请和李光耀坐在同一桌,就在他的斜对面,桌上其他人又有很多都是部长。”杜志强至今感到很荣幸,“唯一的遗憾是,没能面对面对话。”

绕行李宅车速都会放得很慢

杜志强当时就在想,凭什么再次受邀和李光耀同桌吃饭?直到走上前台接受李光耀的颁奖,杜志强才慢慢明白,他是出席活动的新移民的唯一代表。

这场宴会还有个筹善款的活动,老牌社团捐了10多万新币,他所在的天府会捐了6万新币,在新社团中捐钱最多,在新移民中捐钱也最多,加之之前的天府会成员多次被新加坡媒体作为新移民力量报道,杜志强慢慢成了新移民的代表。“和李光耀的再次同桌,能发现李光耀对新移民的重视。”杜志强分析说。

除了两次同桌就餐,杜志强还记得,李光耀80大寿时,他也被邀请参与宴会,当时坐得距李比较远。此外,杜志强还参与了有李光耀出席的十多个演讲活动。“四百人的会场里,过道上都是人,可能有600多人参加。”

和李光耀有着深厚机缘的杜志强还有一个秘密,他上班路线离李光耀住所不远,曾好多次刻意开车经过李光耀家门前,“我心里有个小算盘,万一哪天能在他的门口见到他呢”,杜志强笑着说。

他说,每次经过李光耀的住所,他都会把车速放得很慢,“一来方便看,二来也是尊重”。每当这时,两个门卫就会警惕地望着他,他干脆就打开车窗和门卫打招呼。

杜志强还提及之前的一篇报道,李生前有嘱咐,死后要把房子拆了,以便于附近商业区的商业开发,“这让我更加肃然起敬”。

成都留影

华西都市报记者程渝摄影杨涛

李光耀曾访武侯祠背赵藩名联

川报老摄影记者回忆李光耀1988年访蓉往事

1988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第四次访问中国,当年9月17日李光耀和夫人抵蓉,进行访问参观。作为四川日报摄影记者的唐正益,接到了此次的拍摄任务。

“我选了有望江楼为背景的角度,拍下了这张照片。”昨天下午,已经74岁的唐正益再到四川日报的档案室里,翻出了27年前的这份报纸,指着上面刊登的李光耀和夫人一行参观望江楼公园的照片,回忆说。

1988年的9月15日左右,唐正益接到一个一级任务,全程跟拍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17日晚上6点过,李光耀的专机降落在成都机场。“拍摄的重点在第二天。”唐正益回忆,当天安排的行程是游览参观武侯祠、望江楼公园、杜甫草堂、成都蜀绣厂和成都蜀锦厂。

在第一站武侯祠博物馆,讲解人员为李光耀介绍清末赵藩所撰的一副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时,李光耀用汉语念了一遍,然后表示一定要背下来。

来到以竹子闻名的望江楼公园,李光耀被这里的一千多种竹子深深吸引,他和夫人行走在竹海里,还关心起有没有大熊猫喜欢吃的箭竹。

当众人来到薛涛井前,讲解人员正在为李光耀一行,讲解唐代女诗人薛涛和历史名人咏竹画竹的佳作时,唐正益发现了一个最佳的拍摄角度。“李光耀夫妇面带微笑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解,身后一片茂密的竹林,露出极富四川风格的林园建筑望江楼。”唐正益说,他认为这是按下快门的最佳时机。

参观蜀绣厂时,李光耀对绣有熊猫的丝绣品也情有独钟。最后一天,李光耀到都江堰参观,在离堆公园,看着这2000多年前的宏伟工程,李光耀兴致勃勃地登上怀古亭,扶着栏杆微微探身眺望,并称赞“中国古代人真聪明。”这一画面也被唐正益定格在了镜头里。

抓拍到满意的照片后,唐正益火速跳上报社的采访车,往成都赶。“因为李光耀参观完都江堰,就结束在成都的参观访问了,我要赶回报社把当天的相片洗出来,做成相册,并保证在他离开成都之前送到他手上。”

新川合作

华西都市报记者罗琴综合报道

新加坡投资四川深受李光耀影响

李光耀这位“中新关系的奠基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其实和四川的缘分匪浅,早在1988年他就曾携夫人来蓉访问三天,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中国的“沿海内陆差距”、“西部经济发展”等议题,而他的思维也深深地影响了新加坡对西部乃至四川的投资。

李光耀对中国西部特别关注,数次提到“内陆沿海差距”,这也是他影响新加坡向西部(四川)投资的主要原因。 2001年,在对媒体谈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时,李光耀说,“沿海城市居民及内地居民在收入和生活素质上的差距可能带来问题,除非中国开发西部的政策取得成功。”

如今,伫立在成都人民南路中轴线的来福士广场、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新川科技园以及众多由新加坡资本投资的住宅、商业地产,见证着新加坡投资成都的热情。这些新加坡元素将一种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交流气氛带到了成都,也显示了李光耀思维对新加坡投资四川的影响。

实际上,李光耀的上述思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儿子——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在任职期间,他频繁出访中国西部,来福士在成都开业时,他也曾出席。李显龙曾表示,希望发挥新加坡的优势,以互补合作促进四川的经济进步,让新加坡在四川的发展和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扮演有益的角色。

李光耀对李显龙的影响,还延伸到了成都高新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2012年9月3日,在川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夫人何晶女士,专程前往新川创新科技园考察,对园区规划建设秉持的理念和建设速度给予好评。据悉,作为天府新区高新天府新城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由新加坡和四川省共同设立。该园是一个集现代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也是未来中国西部地区高端产业聚集的标志性区域。

画出怀念

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斌新加坡报道

川籍画家画出李光耀一生

59岁的新加坡美术学会会长任建辉出生于四川。之后,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学期间是吴冠中老师最得意的弟子之一。1992年他到新加坡发展,5年后成为新加坡公民。

2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一场作品展览上见到了任建辉,他表示,“最近一定要把李光耀画像展览举办起来,通过这十幅大型画像来怀念他。”

任建辉笔下的李光耀画像高两米、宽1.7米,一共有10幅,把李光耀从少年、青年、成年到老年的经典时刻记录了下来。

他的这一“工程”在2013年就开始了。“我从心底一直对总理李光耀非常崇敬,于是想到要画一系列建国总理的画像。”任建辉介绍。

在创作过程中,除了靠看资料琢磨,他还和李光耀有过接触。最近的一次是去年植树节,李光耀在他的住处附近植树。知道任建辉一直在创作李光耀的画像,他被政府官员叫上一起拍照片。

“跟他只有两米的距离,亲眼看着他按下玻璃球,水喷出来,完成了植树仪式。”任建辉记得,当时,李光耀虽然没被人扶,可他身边的人明显在盯着他,随时准备扶一把。任建辉没想到,这竟是李光耀最后的一场植树活动,今年植树节他已卧床不起。“这时候,展出这些画作意义会更突出吧。”任建辉喃喃自语。

原标题:曾两次和李光耀同桌,川商受邀参加国葬

本站备用网址 www.366.mom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