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卖不动家具的宜家 成了年轻人的穷鬼食堂

日期:2024年05月14日 16:00 来源:雪豹财经社 作者:佚名


到店却未必消费的“虚假繁荣”

作者 | 刘纾含

封面来源 |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来中国26年的宜家,把自己活成了“宜逛不宜买”的样子。

来宜家的消费者中,买家具的少,逛街拍照和消磨时间的多。还有人直奔餐厅,吃完饭再在宜家偌大的门店里散步消食。

为了从他们口袋里掏出钱,宜家可谓煞费苦心。从去年8月开始,宜家在中国市场数次降价,并宣称将长期坚持低价策略,要做“家居版优衣库”。餐厅推出低至9.9元的“穷鬼套餐”,就连4月9日在上海开出的全球首家精品店,都明晃晃地打出“精打细算”的招牌。

性价比战略延续的背后,是宜家在中国市场热度下滑、业绩缩水的无奈。但仅凭低价策略还难以打动喜欢逛宜家的消费者。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反正去宜家主打一个只逛不买。每个沙发都要去试坐,什么床也要躺一躺,但就是不买,为宜家凑个人流罢了。”

这个巨大的难题,依旧横亘在全球家居巨头宜家面前。

你追我逃的“猫鼠游戏”
去一趟宜家,很多人不一定买过家具,但大概率吃过宜家的肉丸。在宜家官网,“一年卖出10亿颗肉丸”的大字赫然在目。

19.9元10颗的肉丸,1元的冰淇淋,是宜家强化自己物美价廉品牌形象的“大杀器”。

宜家餐饮服务运营中心的厨师长Chris Spear曾告诉媒体,一个标价599美元的沙发,消费者无从得知它的成本几何、价格实惠与否;但他们可以确定,宜家提供了方圆30公里以内最便宜的食物。一旦将低价食物与宜家建立起连接,“宜家=物美价廉”的消费心智就形成了。

“宜家很乐意看到消费者在卖场里逛逛,吃吃东西,然后两手空空地离开。因为我们相信,当你有购物家居的需求时,你自然会倾向于在宜家消费。”Chris Spear这样描述宜家的商业策略。

但在中国市场,这套看起来合乎逻辑的打法遭遇了滑铁卢。

宜家仍然很好逛。商场里空间开阔、冬暖夏凉、陈设丰富,还有免费存东西的储物柜。展示区有沙发和床,逛累了可以直接休息,享受“家一样的感觉”。在餐厅里解决一顿饭不是问题,肉丸和冰淇淋几乎人手一份。

但吃完廉价的宜家食堂,更多消费者还是倾向于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其他品牌。产品层面真正的物美价廉,是凌驾于消费习惯之上的准则。

在不少中国消费者心中,宜家越来越成为一个宜逛宜吃不宜买的“休闲乐园”。

为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店购物,宜家使出了各种招数。

从去年9月开始,宜家中国启动了一项持续性的“价格投资”活动,每隔两三个月就会推出一批降价20%~30%左右的低价商品。整个2024财年,宜家计划在中国推出超500款“更低价”的商品,涵盖卧室、客厅、厨房等多种场景。

在公开场合,宜家也多次重申“低价是DNA”的论调。今年3月,宜家所属的英格卡集团全球零售总裁托尔加·恩库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低价策略将长期持续。

4月9日,宜家全球首家精品快闪店落地上海。9.9元的浇水壶、售价几十元的大型瑞莎收纳筐等产品,都被收纳在这个主打“低价”的快闪店中,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具用品”。

3月15日起,宜家推出了“疯狂星期五”的用餐折扣,米饭、蛋糕套餐只要9.9元,不少产品半价出售,靠“老本行”餐饮来吸引流量。

中国消费者要低价,但他们要的不只是低价。

宜家使出浑身解数追赶中国消费者,但它显然还没有从这场你追我逃的猫鼠游戏中胜出。

蜜月10年后,新鲜感消失了
1998年,第一家中国门店落地上海之后,宜家与中国消费者曾有过一段长达10年的蜜月期。

乘着消费升级的浪潮,兼具设计感和体验感的宜家完成了对一批消费者家居美学的启蒙。宜家倡导仓储式布置和体验式购物,也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新奇的体验。一时间,逛宜家、吃哈根达斯、喝星巴克,成为当时小资青年的“标配”。

2015年,国内传统家居卖场“惨淡收官”,全国规模以上卖场销售额下滑9.98%,宜家却突破了百亿元的销售规模,零售额同比增速27.9%。

据2016财年数据,在中国,每分钟就有339位消费者光顾宜家。2017财年,中国成为宜家在欧美地区之外最大的市场,仅次于德国、美国、法国和英国。

然而,经历最初的火热后,在逐渐厌倦的消费者眼中,宜家没那么好逛了。

2019年,财经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60.7%的人不满意宜家的购物路线设计,认为“绕来绕去像迷宫一样”。罗永浩曾在微博炮轰宜家:“宜家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但它迷宫般的卖场路线引导设计(为了让顾客尽可能在里面走最长的路线以完成更多交易)只能用无耻和下三滥来形容”。

更重要的是,随着竞争对手的崛起,宜家物美价廉的金字招牌逐渐褪色。

在线下,以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为代表的本土品牌不断壮大。在线上,贴着“宜家风”标签的平替产品层出不穷,宜家“本尊”反而因价格缺乏竞争力被淹没。

日本最大的连锁家居品牌宜得利家居(NITORI)2014年进入中国,以大型购物中心店的形式在一二线城市加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已开出超70家门店,并计划到2032年开至900家。

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质量跟不上,价格买不起”,成为很多消费者对宜家的吐槽。

2018财年,宜家全球销售额仅录得同比5%的增长,净利润严重下滑,同比下降超过40%。这一年,宜家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仅9.3%,是2011财年以来首次下降至个位数。

在店铺数量和开店速度上,宜家也走出了一道“伤仲永”式的成长曲线。2022年,宜家3个月内关闭两家门店,是进入中国市场24年来首次关店。

蜜月期结束后,打法几乎一成不变的宜家似乎魔力消失了。

宜家的迷失
宜家不是没有尝试过挽留中国消费者的心,但它的动作总是慢人一步。

中国电商发展最迅猛的那几年,宜家仍执著于线下大卖场,直到2016年才在上海试点线上电商业务。又思考两年后,直到2018年下半年,宜家才正式上线了网上商城,将网购覆盖的范围拓展到了149个城市。

相比之下,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这两个后起之秀,早在2013年便开始布局线上业务。到宜家刚开始动作的2018年,仅双11当天,它们的线上成交额就已经突破了百亿元。

在传统的线下业务中,宜家也推进过一系列转型计划,但效果不如人意。

2016年,宜家在温州开设了一家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的PUP(pick-up and order point,宜家订货中心)店铺。这家店铺位于购物中心底层,SKU仅为2000余件,比标准宜家商场的SKU少了7000多件。一年后,宜家在北京五棵松也开设了同样的PUP店。

PUP店以小件商品为主,如果要购买其他商品,尤其是大件家具,消费者仍要在店内的宜家订货系统下单。货品由就近的宜家商场或分拨中心配送,消费者可以几天后到店自提,也可以邮寄到家。

宜家原本的构想,是通过PUP店将线上和线下结合,既满足了消费者的网购需求,又保留自身的线下销售传统。

但被国内电商“惯坏”的消费者完全不买账。很快,两家PUP店便因经营不善,被改为了“体验中心”,成了主打休闲购物的线下店铺。

2018年底,宜家宣布将在全球新开30家距市中心更近的小型商店,将中国的城市中心店落户在了上海临近静安寺的十字街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宜家上海静安城市店的人流量并不小。工作日的午餐时段,3楼的餐厅几乎没有空位,但问题是销售转化效果并不好。

对宜家来说,大件家具带来的销售额才是提振业绩的最好抓手,放置在商场各处的小件商品只是用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的工具。以小件商品为主的上海城市店,吸引来的还是只逛不买的年轻人。

2023年,宜家关闭并撤离开了不到3年的上海静安区城市体验店,这一次的尝试又以失败告终。

如今,这个81岁的国际家居还没有摆脱“宜逛不宜买”的标签,又面临失去中国消费者的巨大焦虑。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注意到,连在宜家逛逛的人似乎也越来越少了。

留不住年轻人的宜家,还能憋出什么大招?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109016c1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卖不动家具的宜家 成了年轻人的穷鬼食堂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88) 热点(2623) 新闻(13128) 国际(5205) 娱乐(4494)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01) 音乐(2082) 民生(3689) 行业(282) 财经(1625)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8)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7)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8)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89) 社会(9828) 观点(1018) 房产(1105) 汽车(28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5) 展会(4) 数码(208) 足球(222) 体育(1069) 教育(1372) 高校(1645) 法制(2192)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610) 美女(19139)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