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仁宗提笔在诗旁批示:此人喜欢“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你不是不喜欢做官吗?做你喜欢做的事去吧。给柳永的政治生命判了死刑,彻底断了柳永出官入仕的梦想。柳永顿觉释然,也乐得逍遥自在,于是从此对外宣称“奉旨填词”,拿着仁宗皇帝的亲笔御批,开始混迹于烟花柳巷,也就此写出了许多千古传唱的美丽诗篇。
按道理,柳永遭到仁宗否定,对他该有怨恨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他后来在《倾杯乐》一词中曾写道:“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说当时人人都希望仁宗永远在位,年年都想看到他的车驾招摇过市。虽说略有马屁之嫌,但也并非全是无病呻吟。
一个在仁宗手底下吃过大亏的人都这样说,可见仁宗的执政能力在当时是被广泛认可的,老百姓都买帐。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在路卫兵看来,就是因为仁宗的这个“仁”,也暴露出他偏于软弱内向的性格,在处理问题上往往优柔寡断,而事后又多后悔。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挨耳光事件,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就充分显示出他性格上的弱点。
(三)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冲突
郭皇后是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在当皇后的最初几年,和仁宗感情很好。二人出双入对,也算成就了一段宫廷佳话。可时间长了,仁宗便觉得寡然无味,对郭皇后渐渐有些冷落。就像结婚许久的夫妻,没了恋爱时的激情,即便一起睡觉也是各自头朝外,不像先前那般腻乎个没完了。
冷了郭皇后,自有后来人。后宫是群芳斗艳的场所,犹如现在的演艺圈,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仁宗很快又有了新的情感寄托,就是美人尚氏和杨氏。
当然,这个冷落旧爱和另觅新欢的过程,在路卫兵看来,也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其中不可能有明显的分界线。这边愈热,那边也就愈冷,不可能等到一头完全冷却之后,再着急忙慌的去捂热另外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