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济技术学校资料图。图/微信公众号“贵阳经济技术学校”
近期,多名网友发布视频称,贵阳经济技术学校在明知道学校只有600个招生名额的情况下,却招生了3000多名学生。这引发广泛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贵阳市教育局7月28日发布情况通报称,目前已对涉事学校的违规行为开展立案调查。据了解,该校2024年教育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只有600人,但学校私自将名额扩大数倍。因超额招收的学生学籍无法注册,该学校随后又试图将多招学生转送到外校,此举引起学生及家长不满和投诉。
近年来,部分职业学校出现“本校上学,外校发证”等现象,引发学生和家长不满。这其中不少是因为学校超计划、超范围违规招生酿成的恶果。按理,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规模和许可范围招生,但为了多招生多赚钱,一些学校却无视自身办学能力、有关规定和学生权益,私自扩大招生名额。
此事中,该涉事学校只有600个招生名额,却私自将名额扩大数倍。当实际招生人数超过规定招生名额数倍之多,这自然撑破了该学校的“肚皮”。
那,多招的学生怎么办?据悉,该学校曾试图将多招的学生转送到外校。如果这一图谋得逞,等于在“转卖”学生。而这些被“转卖”的学生是否有学籍,能否享受正规教育,毕业时能否拿到毕业证书等,显然都是未知数。
比较滑稽的是,针对超范围招生引起的网络争议,该学校不仅没有老实交代,反而指责其为谣言,企图以此种卑劣的手段掩饰真相。
7月21日,该学校就发表声明,称近期出现“贵阳经济技术学校的学生无学籍”等谣言,本校正常就读的学生均拥有合法的学籍。声明中还称,将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今,这样的“辟谣”已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揭穿。
现实中,超计划、超范围违规招生的学校并不少见。以往,这种现象之所以未得到正视,一方面无非是因为学校超范围招生的名额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当“外校发证”引发学生和家长不满时,相关学校则通过狡辩、安抚乃至适当补偿来了事。此次涉事学校之所以“搞砸”,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贪心。
如今,贵阳市教育局已对该校的违规行为开展立案调查,并将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维护相关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也因此,公众期待当地在妥善维护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让该学校为此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当然,针对类似招生乱象,如何在制度层面加以约束,持续增强相关制度的威慑力和惩戒力,也值得各方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