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2017年走近尾声之际,伊朗人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迎接新年:自2017年12月28日起,短短几天,一场200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活动搅乱了整个国家。
这场抗议,在一些报道里,已经升级为“暴动”。
按照时评家的分析,这场抗议的根源,是糟糕的经济境况引发了民众的广泛不满,保守派又从中挑拔,想狠狠地将以总统鲁哈尼为首的改革派一军,没成想唤醒了一座火山。
这座火山,和儿女情长的大观园,又有哪门子关系?
当然有。别忘了,我是专门歪“楼”的。
二、
在《红楼梦》的前半部分,大观园俨然就是一座伊甸园,儿女情长,你侬我侬。就算有泪水和阴影,欢乐明快才是它的基调。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座伊甸园到了后面,还是无可奈何地沦为一座让人望而却步的“鬼园”。
表面看,作为贾府的一部分,大观园从伊甸园变鬼园,不过是和贾府的衰落同步而已,是“眼看他楼塌了”的一个缩影。
但是,往深层里看,即使贾府不衰落,大观园的荒芜,一样是逃不过的宿命。
因为,它自始就是在和人性对抗。
这不只是讲,撕破儿女情长这张温情脉脉的面纱后,是摧残人性的等级森严、男女有别和主仆有分,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禁欲”的地方——大观园不是世外桃源,“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礼教,照样无情地掐灭里面一切激情的火焰。
宝黛之间的爱情,缠绵悱恻,但自始至终,不要说止步于“止于礼”的红线是必须的,甚至连“发乎情”都极其含蓄,甚少有明确的言语来表达宣泄。
至于宝玉和袭人的初试云雨,那不过是名分默许下的规定性动作;吃女孩嘴唇上的胭脂,也不过是贾母庇佑下的小孩子胡闹,有童真而无香艳,是一场短暂的梦,与禁欲不禁欲不相干。
大观园的领袖、芳华正茂却心如死水的寡妇李纨,就是它禁欲的隐喻。
三、
主子如此,况乎下人。
在王夫人发现大观园里居然有露骨的绣春囊出没后,以雷霆之势抄检大观园,多少人的命运,因此改变。
首先是惜春的丫头入画。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她哥哥将物品寄放在她这里,被抄出来后,定性为“私自传递物品”,是“不守规矩”之一种,被逐。
然后是“小黛玉”晴雯。
其实抄不抄检,晴雯都难逃一劫,因为她长得太漂亮了,“勾引坏宝玉”是她无法逃脱的罪名。抄检之前,王夫人就说:她上次看到“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最终,晴雯同样被逐,不久凄然病死。
绣春囊的主人、事件的“元凶”、迎春的丫头司棋,自然更是跑不掉,被逐出去后,和她的情人表弟双双自杀殉情。
禁欲,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而是淌着泪滴着血。
四、
抄检大观园这场基于偶发事件的“净化运动”,是“禁欲”礼教的一次游行示威,迟早要来。
就算它不来,大观园一样终将荒芜,因为它无法战胜时间:随着宝玉们的长大,欲望会生长,会蓬勃,会迸发,礼教可以压制它,却无法消灭它。
而一旦“欲”禁无可禁,香艳取代了童真,缠绵变成了鬼混,大观园的最大保护伞贾母,一定是无法容忍的,一定会反戈一击。
那个伊甸园般的大观园,被规定必须誓死与人性对抗,如何能不死。
禁欲的伊朗,现在同样来到接受时间考验的窗口。
五、
就事论事,把伊朗这场抗议运动的原因,归结于经济困境和派别斗争等,自然没错。
但如果不审视伊朗的整个制度性问题,这样的“就事论事”永远不会得出有益的启示。
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在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的君主制统治后,在伊朗这块土地上,建立起了神权统治叠加民主政治的奇异政体。
这个政体在赋予伊朗人民以公民权利上,可能比它的前任要多,但在世俗化上,却是大踏步后退:革命之前,伊朗的世俗化程度在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生活方式十分接近西方;但革命之后,在伊斯兰教义的禁锢下,变得“压抑且无聊”。
有伊朗人说,他们的生活方式,落后于世界五十年。
自由受到压榨,活在二十一世纪却呼吸着中世纪的空气,这样一种与人性对抗的制度,怎能不动荡,如何能长久。
人性这东西,听起来很玄乎,但其实很平实:不害他人,我的精神我做主,我的肉体我支配。
一个建立在此原则基础上的制度,就是符合人性的制度;一个符合人性的制度,不一定就会带来繁荣与稳定,但一个反人性的制度,却一定会催生衰败与动乱,就像我们在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家身上看到的一样。
与人性对抗的制度,借助枪炮、教义、谎言、乌托邦以及暂时的繁荣,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可以让人优越感十足地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终究,是敌不过时间的。
因为,正如大观园里的宝玉们终将长大,人民也终将觉醒。
在2017年走近尾声之际,伊朗人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迎接新年:自2017年12月28日起,短短几天,一场200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活动搅乱了整个国家。
这场抗议,在一些报道里,已经升级为“暴动”。
按照时评家的分析,这场抗议的根源,是糟糕的经济境况引发了民众的广泛不满,保守派又从中挑拔,想狠狠地将以总统鲁哈尼为首的改革派一军,没成想唤醒了一座火山。
这座火山,和儿女情长的大观园,又有哪门子关系?
当然有。别忘了,我是专门歪“楼”的。
二、
在《红楼梦》的前半部分,大观园俨然就是一座伊甸园,儿女情长,你侬我侬。就算有泪水和阴影,欢乐明快才是它的基调。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座伊甸园到了后面,还是无可奈何地沦为一座让人望而却步的“鬼园”。
表面看,作为贾府的一部分,大观园从伊甸园变鬼园,不过是和贾府的衰落同步而已,是“眼看他楼塌了”的一个缩影。
但是,往深层里看,即使贾府不衰落,大观园的荒芜,一样是逃不过的宿命。
因为,它自始就是在和人性对抗。
这不只是讲,撕破儿女情长这张温情脉脉的面纱后,是摧残人性的等级森严、男女有别和主仆有分,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禁欲”的地方——大观园不是世外桃源,“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礼教,照样无情地掐灭里面一切激情的火焰。
宝黛之间的爱情,缠绵悱恻,但自始至终,不要说止步于“止于礼”的红线是必须的,甚至连“发乎情”都极其含蓄,甚少有明确的言语来表达宣泄。
至于宝玉和袭人的初试云雨,那不过是名分默许下的规定性动作;吃女孩嘴唇上的胭脂,也不过是贾母庇佑下的小孩子胡闹,有童真而无香艳,是一场短暂的梦,与禁欲不禁欲不相干。
大观园的领袖、芳华正茂却心如死水的寡妇李纨,就是它禁欲的隐喻。
三、
主子如此,况乎下人。
在王夫人发现大观园里居然有露骨的绣春囊出没后,以雷霆之势抄检大观园,多少人的命运,因此改变。
首先是惜春的丫头入画。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她哥哥将物品寄放在她这里,被抄出来后,定性为“私自传递物品”,是“不守规矩”之一种,被逐。
然后是“小黛玉”晴雯。
其实抄不抄检,晴雯都难逃一劫,因为她长得太漂亮了,“勾引坏宝玉”是她无法逃脱的罪名。抄检之前,王夫人就说:她上次看到“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最终,晴雯同样被逐,不久凄然病死。
绣春囊的主人、事件的“元凶”、迎春的丫头司棋,自然更是跑不掉,被逐出去后,和她的情人表弟双双自杀殉情。
禁欲,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而是淌着泪滴着血。
四、
抄检大观园这场基于偶发事件的“净化运动”,是“禁欲”礼教的一次游行示威,迟早要来。
就算它不来,大观园一样终将荒芜,因为它无法战胜时间:随着宝玉们的长大,欲望会生长,会蓬勃,会迸发,礼教可以压制它,却无法消灭它。
而一旦“欲”禁无可禁,香艳取代了童真,缠绵变成了鬼混,大观园的最大保护伞贾母,一定是无法容忍的,一定会反戈一击。
那个伊甸园般的大观园,被规定必须誓死与人性对抗,如何能不死。
禁欲的伊朗,现在同样来到接受时间考验的窗口。
五、
就事论事,把伊朗这场抗议运动的原因,归结于经济困境和派别斗争等,自然没错。
但如果不审视伊朗的整个制度性问题,这样的“就事论事”永远不会得出有益的启示。
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在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的君主制统治后,在伊朗这块土地上,建立起了神权统治叠加民主政治的奇异政体。
这个政体在赋予伊朗人民以公民权利上,可能比它的前任要多,但在世俗化上,却是大踏步后退:革命之前,伊朗的世俗化程度在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生活方式十分接近西方;但革命之后,在伊斯兰教义的禁锢下,变得“压抑且无聊”。
有伊朗人说,他们的生活方式,落后于世界五十年。
自由受到压榨,活在二十一世纪却呼吸着中世纪的空气,这样一种与人性对抗的制度,怎能不动荡,如何能长久。
人性这东西,听起来很玄乎,但其实很平实:不害他人,我的精神我做主,我的肉体我支配。
一个建立在此原则基础上的制度,就是符合人性的制度;一个符合人性的制度,不一定就会带来繁荣与稳定,但一个反人性的制度,却一定会催生衰败与动乱,就像我们在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家身上看到的一样。
与人性对抗的制度,借助枪炮、教义、谎言、乌托邦以及暂时的繁荣,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可以让人优越感十足地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终究,是敌不过时间的。
因为,正如大观园里的宝玉们终将长大,人民也终将觉醒。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52660c9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