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小伙早餐掉落,老太太和司机争着买#:不能浪费粮食】近日,河南郑州,一小伙拎着早餐坐公交,不慎将包子掉落在地。见他将包子捡起扔进垃圾桶,一旁的老奶奶心疼捡回,并教育他不能浪费粮食,又掏出5元钱让小伙子再买一份早餐。公交司机连师傅也抢着掏零钱给小伙,“年轻人,以后可别再浪费粮食了。”
看完这条“新闻”,暗黑君脸上的肌肉渐渐僵硬,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一提勤俭节约,马上就出这种“新闻”,你们觉得有意思吗?其他地方会不会马上跟风?年初的“扔下一万就跑”,到这会成了“逮着小伙就给钱教育”?
反复看了几遍视频,感觉太假了,摆拍你也要多练几遍,回头好好看看《演员的自我修养》,表演不是你们这么演滴!
买过早餐的都知道,拿的时候很自然地用手指勾住塑料袋的两边,谁会捏着等它散开?一边散开,接着就掉在地上,这根本不符合常理。
塑料袋掉在地上,只有一只包子滚了出来,小伙捡起来把它放进塑料袋内,连同豆浆一起扔进了垃圾桶。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只会扔掉那只滚出来弄脏了的包子,不会把塑料袋中的包子和豆浆一起全扔了。
为什么要全扔了?因为这是道具。一只包子,不足以引发后面的剧情。
70岁的老奶奶,“恰巧”就坐在垃圾桶旁边,等小伙用慢动作把道具放进垃圾桶,马上站了起来,捡起小伙扔掉的道具。
老奶奶一边教训年轻人,一边还抬头看了一眼摄像头,又回头看了看走过来的司机,可能心中在埋怨:司机师傅,动作快些,不然我一人怎么演下去。
然后,老奶奶就与司机一道,每人手里拿着一张钞票,硬往小伙子手里塞,小伙连忙推让,怎么也不要。
这份热情,这种互相推让的架式,恍惚间以为到了浩克沙东,郑州怎么也学会这些了?
就想问问,教育年轻人就教育年轻人,掏钱教育几个意思?我相信,主动掏钱教育年轻人这事,一万人中不一定能出一个。
这么难找的好人,还让你一下子就遇上两个,小伙子,你今天出门烧香了吧。不然,同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你就如此幸运?
两人同递钞票这样的镜头,与几十年前那种几人围坐同看一张倒拿的报纸,一样尴尬。
这种戏,演的人尴尬,看的人尴尬,唯独导演的人兴高采烈。你们从横店出来的吧,编神剧编上瘾了都?
一人“扔下一万就跑”,全国各地都是“扔下一万就跑”;一人摆摊,全国各地都摆摊,甚至嚣张地把摊摆在城管局门口。
“拿钱教育年轻人爱惜粮食”这事,出一个奇葩就够,各地千万别再跟风了——你以为老奶奶会把道具拿回去吃呀?你从垃圾桶里捡个包子吃吃试试!
你们这么做,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真的浪费了粮食,罪莫大焉。
脏了的包子扔了就扔了,吃了生病怎么办,岂不是因小失大?大家都不是三岁小孩,这样的账算不过来?
奉劝有些媒体,抢新闻不等于造“新闻”。这样的假“新闻”非但不感人,还让人无比恶心。
你们造就造吧,麻烦照顾一下我们的情绪。别再用低劣的段子,来侮辱我们的智商,求求你们!
忽然那位技者一声大吼:你养我呀!
我吓得一哆嗦,灰溜溜地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