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
12时4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6月17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截至目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后,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13时38分,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东风着陆场首次迎接航天员返回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回收分队将首次执行航天员搜救和载人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针对任务及东风着陆场特点,他们准备了多种装备,确保搜索回收任务万无一失。
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着陆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是此前四子王旗着陆场面积的10倍。搜索范围的扩大和恶劣多变的天气对着陆场通信覆盖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地面搜索分队车辆集结待命地的这些车辆不仅是进行沙漠搜索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个移动通信站。针对此次任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回收分队在车上加装了4G移动基站、海能达电台、定向仪以及高增益天线。
神舟十二号搜救回收地面分队通信操作手周斌介绍,车与车之间,车与基站之间通信距离由原来的20公里增加至50公里,确保了地面通信畅通。
在返回器搜索任务中,空中分队往往是最先抵达处置现场的力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搜救回收分队在原有直升机的基础上,配备了多架无人机,形成多层次空中搜寻力量。
神舟十二号搜救回收地面分队无人机指挥员李国斐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现直升机无法起飞的情况是极少见的,但我们依然准备了专门研制的无人机,并进行了充分的人机结合训练。在直升机无法起飞时作为备份力量,迅速前出搜索,快速发现目标。
为应对东风着陆场沙漠、盐碱地、山地、水域等复杂地形,搜救分队还准备了履带一体车、蟒式全地形车、水下机器人等特种装置,并成功完成了多次综合演练。
神舟十二号搜救回收地面分队指挥员牛永进表示,此次东风着陆场是第一次迎接航天员的返回,我们此次主战装备和备份装备,经过多次的全系统演练和多次的针对性训练,都通过了考核,人员和装备都表现十分优秀,我们这次有能力、有信心能够迎接航天员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