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的中考马上就要到了,那么我们考生该如何复习才能在中考作文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甚至是拿到满分。
8天写出满分作文,这个一点都不夸张,只要你按照我的指导一步一步来,你会发现满分作文其实就是那么简单。
1.找一本比较系统权威的辅导书。
在这里我个人推荐《黄金格作文》,它打破了传统的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写好中考作文,甚至是写出满分作文,对于中考作文复习,特别是对马上就要中考,但还是头疼写作的同学帮助是非常大的。对于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学,让你更上一层楼,写出满分作文。
2.我们要会写规范的作文。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审题正确。这是高分作文的首个要素,如果我们的方向都错误了,我们的文章再出彩,也不会拿到高分的。
3.结合评分标准,重视升格训练。
优化升格包括文章立意的优化、选材的优化、结构的优化和语言的美化。
立意优化,是指善于从众多立意中选择能够揭示本质,给人以启迪,并且具有时代感的立意。
选材优化,以材料鲜活为基本原则,应避免使用通用材料,寻找具有生活气息和独特见解的材料进行写作。
结构优化,要求文章的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流畅。应当注意整篇文章的开头、过渡转接和结尾。写作记叙文前,应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理清思路,确定记叙的顺序和材料详略搭配。议论文则要求考生下笔前将立论模式成熟于胸,确定文章运用横式还是纵式。
语言的美化,新颖的立意,恰当的选材,真挚的情感,都还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好的语言表达能使作文锦上添花。因此,语言一定要有文采,也就是用词要生动活泼,散句和整句结合使用,使句式灵活多变,可以引用或化用诗歌、名言警句、歌词,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句有意蕴,耐人寻味。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换表述方式,使文章语言更精美
例1:创新是生命的原动力,没有它也就没有了生命的进步。科学家说,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因为进化,才有了我们发达的大脑。那为什么还有猿类呢?如果是自然界的变化,那么应该不会有猿类,所有的都是人。可事实不是这样。现在的猿类依旧承袭着从祖上传下的优秀“传统”,以野果为食,头脑简单……人类却有着超凡的智慧,那是创新的结果。因为有了创新,才有了人类的直立行走,才有了人类大脑的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现在的你我也许都还是一个个全身长毛的野猴子,哪里还会有今天这般美好的生活。所以,创新是生命的原动力,是人前进的动力。
这是一位学生文章的第2段,谈“创新对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读来如同政治教科书,没有新意,不吸引人,缺少自己的思想,语言也呈低幼化倾向,没有个性。要想让作文升格,就必须让它生动起来。怎么生动?采用化虚为实、化散为整的方式进行修改,将这段转换成排比举例并从反面假设,用有气势的排比、反问改变原来枯燥的说教风格。由此,就改成下面的段落:
(2)如果远古猿人,永远满足于洞穴群居、茹毛饮血,在面临自然的竞争与考验时,没有那些先驱者走出四肢行走的旧有姿态,难道会有今天我们驰骋新世纪的矫健身影吗?
(3)如果原始的人们,永远满足于生食果腹、砸石为具,在生产效果的挑战面前,没有那些跳出旧的生产模式的勇者,难道会有今天电子工业迅速发展、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的小康社会吗?
(4)如果远古的人们,永远满足于手语交流、刻符结绳记事,在文明的召唤中,死守人际交往的古老方式,难道会有我们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因特网络吗?
(5)没有对旧的挑战,没有对既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就没有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次次地警醒着我们;无数先驱者的勇毅,一次次地激励着我们。然而,我们有些人,却从骨子里继承了中国几千年里那些封建文化的精髓——死守老祖宗的遗训,处处用老一套的教条牢牢地给自己的思想栓上一条绳子。
(二)增添细节描写,使文章叙述更动人
“细微处见精神”,一篇文章,抓住“细枝末节”进行特写,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让人心动不已。写记叙文,风中拂动的一缕白发,母亲眼里转动的泪水,哪怕是天空中迟迟不肯离去的夕阳、袅袅飘浮的丝丝白云,都能让人魂牵梦绕。即使是一篇议论文,在举例时,也能以细节打动人,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写母爱的文章比比皆是,如何出彩就要看功力,下面这篇文章就运用了细节描写,读来应该很熟悉吧。
例2:天黑着,地平线上微微泛着蓝,然而厨房的灯已经被点亮。她努力地睁开双眼,尽管耳畔传来的鼾声一次次让她合眼——哪怕再多睡一分钟。不!不能让孩子上学迟到。
她打开冰箱,掂量着拿出一颗鸡蛋,麻利地在锅台上一磕,顺手点燃燃气灶,将蛋打在锅里。冰箱里的牛奶还很凉,这样的天气喝着凉牛奶出门会凉着的。她想着,微波炉的噪音会吵醒孩子——于是她将牛奶放在暖气上,这样牛奶会热些。
孩子的闹钟响了,她将鸡蛋盛在盘子里,小心地撒上些盐,又把牛奶和面包摆在桌上,好让孩子一进餐厅就能吃上早点。
孩子起来了,路过客厅时,一声声呼吸让他朝沙发看去——清晨里母亲轻柔的呼吸像是弄堂里熟悉的雾,她温热的双手缓缓流淌着关爱与辛苦交织的河流……
(三)丰富文章材料,使文章内蕴更丰厚
学生紧张而接近封闭的生活,限制了他们的阅读量,所以,一到写作文,学生就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现四处寻“米”的窘态。其实,大多学生都忽略了课本的功用。课本是一个很丰富的“米仓”,只要经常将米仓打开透透风就行了。翻开我们的六册课文,遭小人陷害却依然心系怀王的屈原,身受宫刑却能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渴望建功立业却遭排挤的曹植,等待施展满怀抱负却被赐金放还的李白,飘泊流离却依然忧国忧民的杜甫,感叹“报国无门”却依然“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失去光明却依然寻找着光明的海伦凯勒,失去双腿却坚强地站了起来的史铁生,等等,哪一个不能成为我们笔下的材料?迁移课文,活学活用,信手拈来,文章还愁什么缺少材料呢?
(四)增添或修改文章过渡句,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文章气势贯通,思维缜密,会使人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作文的整体思路还是清晰的,但因为缺少必要的过渡句,就使文章前后文显得有点脱节了。但,只要稍微添加一两个句子进行衔接,文章会更为清晰明了。如例1的修改文,增添了第2段前增加“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是一场新与旧的冲突与搏斗。不砸碎旧的镣铐,就没有新的世界”来引出下面阐述创新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内容;在第6段又增添了“没有对旧的挑战,没有对既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就没有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次次地警醒着我们;无数先驱者的勇毅,一次次地激励着我们。然而,我们有些人,却从骨子里继承了中国几千年里那些封建文化的精髓——死守老祖宗的遗训,处处用老一套的教条牢牢地给自己的思想栓上一条绳子”的内容来承上启下,引出第7段的反面概括举例。这样句句紧接,丝丝入扣,使文章思路严密、层次清晰。
(五)适当抒情议论,使文章情理更优美
一篇记叙类文章,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题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