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不是美国公司不放弃中国市场,而是中国消费者与美国供应商交易起来“最舒服”——中国人为什么格外青睐美国商家?因为Costco抛售的货真价实,像是在国内价格滔天泡沫里人民币购买力节节下沉时,抛给了消费者一个救生圈。
上海人争先恐后地用手投票+用脚投票+用钞票投票去追捧一家美国商家的真实解读,其实极其简单:不就是消费者趋利避害本能的天性使然嘛!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但凡你在西方国家血拼过,都会感叹持有美元(英镑/欧元)=持有消费者主权。什么意思?意即消费者可以用钞票最大限度地自由行使选择权,也即用消费者主权选择那些“诚信、理智、节俭与让利”的商家,淘汰那些“欺诈、虚妄、奢靡与暴利”的商家。
你也知道,在官商强权垄断导致民企投机取巧的国内伪市场上,民生必需品是垄断在“沙漠里的唯一一眼泉水”的官家手里,你的必需品消费是被强迫交易的,因而你不具备消费者全权;消费者主权被剥夺之后,你那所剩无几的一点儿自由选择权,一旦遇上了物美价廉的美国超市Costco,能不爆发式血拼吗?
你问货币到底是什么?货币其实是你作为持有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选票:大到买房买车,小到油盐酱醋,任何趋利避害的消费选择,其实都是你作为投票人在投票给最合乎自身利益的供应商。
你问价格到底又是什么呢?价格=货币购买力,你作为消费者下单给什么样的货色与价格=你把手里的经济选票,投票给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候选人,不是吗?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解读消费者血拼Costco?还是回到一条政经一体的常识吧:“消费者在市场上用‘货币选票’选择私人物品,遵循自由选择规则。同样,进行公共选择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则,消费者或选民用‘政治选票’来自主决定公共物品(也即政府行为)”。(戈登·塔洛克语)
原标题:杨连宁:上海人血拼Costco的真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