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关于范雨素的手记 范雨素名字系来源于琼瑶小说

关于范雨素的手记2

日期:2017年04月27日 14:19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佚名

* * *

有读者在微博评价,“读到这样的文章,我才能理解中国历史上那些忽的出现的精灵们是真的。” 也有人说,“这几年见过多少奇妙的女人,都仍然为她们的力量惊叹。”

我喜欢范雨素的文章,因为她个性化的语言和观察,因为她性别的视角,因为她“阅读者-作家”的风格。

说个性化,是因为,她不是现在流行的分类“工人文学”“打工文学”下的写法。她的长篇中,大哥哥是不认命的农民,小哥哥是少年早慧的神童,小姐姐是提笔成诗的女诗人,都不是常见的农民形象和农村生活经验。她关注的不是血泪和反抗,不是以命运和不公为中心,是一些很博大慈悲的、有凉意、有距离感的人世观察,一些多情的诗意,语言中有很多的反讽杂义,有流畅轻盈的幽默感。

说性别的视角,是因为她写下女人的强悍、坚韧、命运,男人的野心与在家庭中的隐身。

“从我记事起,我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一个大树的影子,看得见,但没有用。”

她写下一代代成为强者的女人的生存经验与精神魅力,以及女人彼此之间的影响。母亲因为是女性,没能上学,父亲倒上学了,可似乎没从学校得到什么。她自己读书很好,12岁时因为暑假时离家出走三个月,没能再上学。她告诉我,“那个时候幼稚,不知道农村社会是不能宽容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对一个小女孩也会污名化。离家出走,就是因为觉得对地理熟悉,没有任何原因,没有任何剧情。但人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能污名化的机会。” 她自己经受了男人的酗酒和家暴,离开了他,自己打工。大女儿没能再上学,但“大女儿跟着电视里的字幕,学认字,会看报看小说了。” 这种依赖于阅读的自我教育,似乎在一代代女人身上流传。

文章里,她也写到,在城市遭受欺侮时,她会提醒自己,自己是个农村强者的女儿。这种一代代女性之间的精神支撑是史诗性的,却很少有人写。

而至于“阅读者-作家”的语言和视角,可能要说得更多一些。我们在读者留言和评论中看到不少比较,跟同是湖北人的诗人余秀华作比,跟《穷时候、乱时候》比,跟新凤霞比,跟小说《活着》的内容比。我自己读的时候,多少想到了李娟,可能与内容上一代代女性强悍的相互依恋依赖的生存有关,不过,更多是因为语言上的天真、纯净、幽默感,以及一些“反当代”的独特性。

有些读者以为范雨素是口语写作,我手写我心,以为她的语言是从日常生活到文字的简单翻译下造就的“底层写作”的朴素。并不是这样。恐怕从那些微信摘录已经能看出她的风格了。我觉得,她的语言,是典型的“阅读者”的语言,是文学造就的,不是生活造就的。她有时使用的口语,其实是北方口语加上像“伪爷”“娘娃子”这样的当地词汇以及“人不死,债不烂”这样的生动表达,而北方口语恰恰是从阅读中来的。

《农民大哥》中,她写,“他决定要当个发明家。主要原因还是上了文学的当。” 我的一位朋友去年读到,今年还记得,我们觉得这句话完全可以是《我爱我家》中哪个人物的口吻。

她很俏皮,写皮村本地居民好养狗,也是种强力炫富,动不动养好多只,她称之为“狗部队”。

她写,大哥“做事只和妈妈商量,我们家里别的人在大哥眼里都是空气、浮尘。我的母亲对家里的每个孩子都好得像安徒生童话里的《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里面的老太婆。我们每个人做什么,母亲都说好,好,好!”。她写大哥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写自己的离家出走,对于村庄来说,“就相当于古典小说的私奔罪”,流浪的女孩是“德有伤、贻亲羞的人”。

这是一种习惯性地借助文学理解生活、早早就在日常生活上叠加了一层文学世界、并让灵魂栖居其中的生活方式。她从幼年开始,长年作高剂量的阅读和思考,非常人能匹及,她的语言也是种由她本人锤炼的文学语言。有些读者会觉得文章中出现了抽象词语、概念、逻辑,以为那是外人介入的产物。可是,每个句子都是她的,我们没有增添过。

我心目中,范雨素是位“湖北女作家”,“居住在北京的女作家”。

* * *

一位朋友,社会学研究者董一格说,她因为一些评论中那种“看,她也可以写的如此好”的中产阶级他者化思维而生气,“劳动者本来就可以写的如此好(她文章当然也不是说没毛病),尤其在曾经有过多年普及教育,90%人口识字,书相对便宜的中国。”

雕琢、反讽、充满暗示的文字风格或许来自于阅读史,她甚至在微信聊天上都是这种语言和逻辑。读者对知识分子介入的误解,恐怕是因为不熟悉劳动人民中的、地方上的、基层的知识人,想象底层劳动者的逻辑和语言得粗暴、缺乏知识性才符合自身对劳动者的定义。劳动者有很多种,其中长期浸润于阅读并且对知识和求真有兴趣的那些中,有相当多的人习惯使用“大词儿”和抽象概念,也有作家编剧曾准确地写出过基层村干部好谈论国际大事,动不动“联合国”的对话。而本地知识分子可以与知识生产机构和制度毫无关系,但其心灵直通经典文本,并且所受经典的影响和对经典的定义可能是个性化的、与个人青春时高密度阅读时恰好共存的时代风潮紧密关联的、充满偶然的,与学院和社会的经典化选择不同。

我确实觉得,范雨素的语言是书面化文学化的北方口语,结合一些通过阅读得来的表达和概念,她的观察是不断在现实和文本之间曲折往复的对比、理解、和省察,是通过阅读锻造的文学语言,不是什么农民语言。那种对“无知者也能作诗”的虚假想象和“钦佩”,在李娟的文章初被大众所读时也出现过。当有人宣传她未曾读过太多书但能写作的神话,认为她的天真气质和想象力来源于无知,李娟曾专门出来澄清,她一直喜欢读书,读得多,作文好,并不是有些人说的那样,“只读琼瑶”。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25350c4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内容导航】
第1页:关于范雨素的手记1 第2页:关于范雨素的手记2
第3页:关于范雨素的手记3
| |
评论: 关于范雨素的手记 范雨素名字系来源于琼瑶小说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54) 热点(2612) 新闻(13037) 国际(5136) 娱乐(4395)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93) 音乐(2082) 民生(3616) 行业(266) 财经(1599) 股票(358)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5)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1)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5)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89) 社会(9761) 观点(1011) 房产(1087) 汽车(280)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1) 展会(4) 数码(207) 足球(222) 体育(1062) 教育(1358) 高校(1621) 法制(2155) 军事(550) 游戏(255) 小说(407) 美女(18737)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3)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