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泡沫的时代,也是价值回归的时代。
许多人用“寒冬”来形容最近几年的经济和行业环境,然而直至步入2018年,或许才真的感受到“至暗时刻”。
监管日趋严格、资本入市愈发谨慎、行业洗牌迅速又绝情,在内外夹击下,各行各业在2018年似乎都不太好过。2018,无疑给创业者们上了生动又深刻的一课。
2011年,雷军的一句“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被无数创业者奉为至宝。而如今,这句话已经不再适用了,因为2018的风口,实在是来得快、去得更快。年初大火的区块链迅速沉寂,炎热的夏天遭遇了最为惨烈的P2P爆雷,以及入秋的长租公寓爆雷……
抓住2018年的尾巴,猎云网不完全统计了今年倒闭或者停止运营、退出市场的创企名单。
这份名单警醒着每一位创业者,在创业路上,一个不慎,或许就将满盘皆输;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潮水退去后,谁在裸泳,终将一目了然。
同时,猎云网也对部分领域的创企倒闭原因进行了梳理:
一、区块链:年初最火热的风口
2018年,区块链坐了一趟高速的过山车。在今年春节还未结束时,原本小众的区块链便通过大佬的呼吁转瞬成为了跨越阶层、改变世界的万能神药。一时间,区块链平台、区块链媒体、区块链游戏,甚至是区块链火锅店都遍地开花。然而,一年时间还未结束,币价下跌、破发率上升……恐慌之下募资越来越难,潮水已经退去,裸泳者、圈钱者已经原形毕现。
从互联网到区块链,每一个新兴技术的发展都存在一个泡沫期。只不过,区块链的泡沫消散得太快了。
本文只列举了部分区块链项目停运名单,事实上,未经查证但疑似跑路、崩盘的区块链项目数不胜数。盲目追逐风口的区块链从业者在2018年早早地意气风发又早早地倒下;除此以外,“空气币”等区块链诈骗行为也引发了全球监管收紧,并让观望者更加谨慎。
好在,年底时,国内有来自监管层面的“利好”消息传来:11月,人民银行的一篇题为《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工作论文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形态,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先生也公开提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发展或有多种方案并行,并在竞争中发展前行,这对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提出挑战,即未来可能是不确定的……
2019年,区块链或许还是不能像2018年年初展望的那样飞速发展,却也并没有结束。
二、金融:爆雷潮是P2P的必经之路
谈起2018年的死亡企业,P2P平台集体爆雷事件便不能跳过。2018年6月中下旬以来,随着唐小僧、联璧金融等明星平台陆续出问题,P2P行业陷入平台密集爆雷潮,饱受社会关注。据网贷之家数据,2018年停业的P2P平台共计383家,表中猎云网仅列举出部分停业项目。
国内最早的P2P平台诞生于2007年,直至2010年间,国内P2P平台数量不过10家左右,截止2012年底,数量也不过150家左右。在2014年,P2P平台迎来了爆发,数量飙升至2290,相对于其他金融业态,P2P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对应的监管政策却并未落实下来。
从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的出台算起,P2P行业的合规整改已经持续了近2年时间。不过,由于集中整改并未结束,不少平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合规性问题。
以平台唐小僧为例,于6月16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调查。除了内部的平台不规范问题以外,经济去杠杆情况以及P2P平台爆雷的恐慌之下,还有一些合规性不弱的企业却因受借款企业资产质量恶化、投资者情绪变差等因素影响,也在爆雷潮中成为了停业的一员。
但是,于P2P行业而言,这次爆雷潮也是行业从失衡向均衡回归的必由之路。随着政策监管的进一步落实,P2P平台的良性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判断P2P平台的未来时提出了两种解决途径:“一是认可P2P的风险转化模式,同时也要参照银行对P2P进行严监管;二是沿着当前的监管框架,进一步夯实P2P的信息中介定位,禁止任何新增的风险转化行为。”虽然他也认为二者都很难去实行,但是随着从业者与政策的共同努力,P2P行业的未来还是可期,只不过或许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